建筑陶瓷类产品主要检测项目:
尺寸外观质量:
外观质量:检查陶瓷砖表面是否存在裂纹、缺釉、斑点、色差等明显缺陷。外观质量直接影响建筑陶瓷的
装饰效果和使用寿命
尺寸偏差:包括长度、宽度、厚度等的允许偏差,对边长度差、对角线长度差、直角度等。尺寸偏差如果
过大,会影响建筑陶瓷在施工安装过程中的拼接效果和美观度。例如,瓷砖尺寸偏差大可能导致铺贴后缝
隙不均匀,影响整体装修质量。
表面平整度:检测陶瓷砖表面的平整程度,一般通过相对于工作尺寸的边弯曲度、对角线的中心弯曲度、
对角线的翘曲度及平整度的允许偏差等指标来衡量。不平整的陶瓷砖不仅影响视觉效果,还可能导致积水、
积尘等问题。
物理性能方面:
光泽度:对于有光泽要求的建筑陶瓷产品,需要检测其光泽度是否符合标准。光泽度高的陶瓷砖表面更加
亮丽,装饰效果更好,但也可能在某些光照条件下产生反光,影响视觉舒适度。
吸水率:反映建筑陶瓷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。吸水率越低,说明陶瓷的密度越高,抗污能力、耐久性等性
能越好。例如:卫生间等潮湿环境中使用的瓷砖,吸水率低可以减少因水分渗透导致的发霉、变色等问题。
抗压强度:是指陶瓷材料在压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,通常以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压力来表示。例如,
兆帕(MPa)。一般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,对陶瓷试样进行轴向压缩试验,直至试样破坏,此时所承受
的最大压力除以试样的横截面积,得到的数值即为抗压强度。对于一些需要承受较大压力的部位,如地面、
楼梯等,抗压强度是重要的性能指标。
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:是指陶瓷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直至发生破坏时所承受的极限强度。这个外力可以是
多种形式,如拉伸、压缩、弯曲、剪切等,破坏强度的值取决于外力的类型和作用方式;断裂模数:是指
陶瓷材料在弯曲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时的应力值。这两个参数是衡量建筑陶瓷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,关系
到陶瓷砖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有釉砖抗釉裂性:对于有釉面的建筑陶瓷砖,需要检测釉面在温度变化或外力作用下是否容易产生裂纹。
抗釉裂性好的陶瓷砖釉面更加牢固,不易出现釉面剥落等问题。
防滑性能:对于一些需要防滑的场所,如卫生间、厨房、楼梯等,建筑陶瓷的防滑性能是必须检测的项目。
防滑性能通常用摩擦系数来衡量,摩擦系数越大,防滑性能越好。在使用过程中保障安全。防滑性好的陶
瓷砖能有效防止行走时滑倒,提高使用安全性。防滑性差的陶瓷砖容易造成人们跌倒受伤,存在安全隐患。
耐磨性:决定了陶瓷砖的使用寿命。耐磨性好的陶瓷砖不易被磨损,能够长期保持美观和实用。耐磨性差
的陶瓷砖则容易出现磨损、划痕等问题,影响使用效果。
热膨胀系数:温度每升高 1℃时,其单位长度或单位体积的相对变化量,反映建筑陶瓷材料在温度变化时
的膨胀或收缩程度。热膨胀系数过大或过小,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使用时,可能会导致陶瓷砖产生裂
缝、空鼓等问题。
抗热震性:抗热震性是指材料抵抗温度急剧变化而不被破坏的能力。它描述的是材料在快速的温度变化过
程中(如从高温突然冷却到低温,或者反之),是否能够保持结构完整和性能稳定的性质。测试陶瓷材料
在经受快速温度变化时是否容易破裂或损坏。
抗冻性:是指材料在含水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,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。将试件浸
泡在水中,使其充分吸水饱和,在规定的低温(如 - 15℃或 - 20℃等)和常温高温之间进行多次循环(例
如 25 次、50 次等),取出试件进行测量质量、尺寸、强度等性能指标,是否出现裂缝、剥落、分层等损
坏现象并与初始状态进行比较,如果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在规定范围内,则认为材料抗冻性合格。